亚博2022最新首页登录

您现在的位置:亚博2022最新首页登录>>教学管理>>教学教研>>正文内容

读《论语》悟为师之道

字体:

摘要《论语》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,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、伦理思想、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。做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,闪烁着它智慧的光芒,丰沛的思想影响至今。两千年前孔子首创私学,言传身教,教书育人,弟子三千,贤人七十二。流传下来的哲学思想和教育理念,对于现阶段的教育工作仍然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。将其融入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中,有利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,也弘扬了传统的中国文化。

摘要:孔子 为师之道  班主任工作  

    担任班主任工作对教师而言,教学固然重要,但是做好班主任工作更为重要。通过读《论语》,不仅思想上得到升华,从中也可以看出孔子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教育家,在当代来看,他更是一名优秀的班主任,他的为师之道更是值得广大教师大家学习。“道之所存,师之所存也。”这既是一个自我成长之道,也是一个立德树人之道。

一、跟孔子学做一个良师­——有教无类,一视同仁

    在春秋以前,入学读书受教育是贵族子弟的特权。孔子从开办私学开始,就打破常规,提出“有教无类”的主张,面对学生无论有怎样不同的才性、气质,都一视同仁。不管年龄大小、出身如何,都有机会入学读书,系统学习。最终进入“君子”之列。作为中职学校学生生源比较复杂,来自各个不同地区,生活坏境、学习背景各不相同。有的是应届初中毕业生,有的是在外打工几年又返校学习的青年。社会层次不一,年龄跨度也比较大。但不管是怎样,学生来校都有同一个目的就是求知、学习、掌握一门技能。作为班主任都应该一视同仁把他们引入知识的大门,让他们在学校接受平等的教育,不管过去经历过什么,来到学校学习就是一个新的起点。

在孔子的弟子中,有愚拙如子羔、鲁钝如曾参这样的学生,也有偏执如子张、粗犷如子路这样的学生,有“其庶乎,屡空”的颜渊,又有“不受命,而货殖焉,臆则屡中”的子贡,孔子总能诲之不倦、随机指点、循循善诱,诲人不倦。例如同样一个问题。子路问:“闻斯行诸?”意思是听到可做的事就去做吗?孔子回答:有父母在怎么可以?冉有问:“闻斯行诸?”而孔子却回答:是的。他的学生公西华觉得奇怪,问老师怎么同样的问题给出两种答案。孔子最后解释到,冉有做事退缩,性格内向,所以我鼓励他。子路勇往直前,性格张狂,所以我让他保守些。在平时作为班主任就要善于观察学生的所作所为,听其言而察其行,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出发,施以不同的教育。了解每一个学生,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教育。对待我们的学生的教育不能千篇一律,要应人而异。学生来到学校学习过程也是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的养成过程。而班级中总有些“问题”学生。人的“问题”来自于自己的性格类别,体现了他当下生命的特质。“问题”学生反应出他当下的“问题”。老师正好可以帮助他改正,及时提醒把学生引入正轨。只有知道问题才能解决问题,也才能预防更大的问题出现。

二、跟孔子学做一个良师——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

《论语·述而》:子曰:“默而识之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,何有于我哉?”意思是孔子说:“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,学习不觉得厌烦,教人不知道疲倦,对我来说,有什么困难呢?”在学不厌教不卷上孔子个人更是典范。在《史记-孔子世家》里记载孔子学琴的故事。孔子向师襄子学琴,学了十天仍没有学习新曲子,师襄子对他说:“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。”孔子说:“我已经熟悉乐曲的形式,但还没有掌握方法。”过了一段时间,师襄子说:“你已经会弹奏的技巧了,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。”孔子说:“我还没有领会曲子的意境。”过了一段时间,师襄子说:“你已经领会了曲子的意境,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。”孔子说:“我还不了解作者。”又过了一段时间,孔子神情俨然,仿佛进到新的境界:时而神情庄重穆然,若有所思,时而怡然高望,志意深远;孔子说:“我知道他是谁了:那人皮肤深黑,体形颀长,眼光明亮远大,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,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?”师襄子听到后,赶紧起身拜了两拜,回答道:“老琴师传授此曲时就是这样说的,这支曲子叫做《文王操》!”看到孔子如此专心致志、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与那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时,令人动容。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在要求学生时,是否自己也达到了同样的要求。学生是一面镜子时刻映射出老师的能力德行修养。作为教书育人的班主任必须保持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。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”。老师与老师之间,应该多交流,把别人好的地采取并吸收,把自己好的建议真诚贡献。在与学生的相处上,也应该多观察,多学习,让学生知道,老师即便是教你们知识的人,也不是“百科全书”,也需要你们的帮助,也需要向你们学习,这样的老师才是学生心中的好老师。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,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的创造力。

作为班主任,我们就应该爱这份职业,爱学生。教育是伟大而艰辛的工作,但爱在教育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。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:“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,没有爱便没有教育”。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予以发自内心的表扬和赞赏,努力让我们的每个学生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。作为班主任,我觉得我们在教书育人时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位学生,有“允许”学生犯错误的教育观念。但是宽容并不是纵容放任的自流,并不是缺乏必要的批评和指导。当学生犯了小错误时,我们一定要冷静处理;对于大错,我们一定要以学校的规章制度为依据,先与家长取得联系,争取家长的配合,从而达到学校、家庭齐抓共管的目的。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,思想不成熟,情绪不稳,容易陷入迷茫,对外界事物很敏感,不好好引导很容易走向极端。我们在处理学生问题时,就需要换位思考。学生犯错心情沮丧时,拍拍他的肩,这些看似普通的举动有时候可能要比批评的话语更能催人改正,激人奋进。让学生能做到主动承认错误,积极改正错误,并能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。


三、跟孔子学做一个良师——立德树人

孔子说: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”所以孔子总是以身作则为人师表,正己正人,以身立教。不仅注重言教,更注重身教。如他要求学生要能够“不耻下问”,他自己就“每事问”作为表率,虚心求教。他要求学生谦虚谨慎,克己自省,他自己凡事亲力亲为以身作则。诸如此类孔子言传身教的例子数不胜数。“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”,孔子为我们很好地诠释了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和使命。在平时和学生的接触中,我们的一言一行、一举一动、一情一态在学生心里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。而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,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者,学生健康成长引路人。更要做好为人师表、以身作则的表率,成为学生行为的楷模。“言必行,行必果”,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,建立起崇高的威信。当我们要求学生做到时,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到。同时班主任是学校与学生,任课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纽带。“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将来的幸福”着想。用爱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。老师的一个眼神、一个微笑、一个示意、一个手势,都是对学生心灵的关注,我们给学生的一次赞许、一个鼓励,这些看似“无痕的”关注,在学生的心田里却能感受到被关注的幸福。让我们用爱心去唤醒学生美的心灵,当一个孩子在被你认同、关爱后,他可能会有惊人的潜力和爆发力,在他的成长中,在他的学习上。

最后,班主任工作是一件十分辛劳,繁琐的工作。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”,于丹在解读这句话时把“知之”“好之”“乐之”看作是从事一种职业,做好一份工作的三个层级,三种境界。这是给每一位班主任最朴素的心灵指导。班主任们对自己的基本职责和日常事务都是知晓的,做到“知之”并不难。但如果仅停留于这一层级,工作中难免缺乏主动性和热情。还需要把认识和心态调整到“好之”,即愿意投入其中。增强责任感和主动性,自然就会对工作付出更多心力,愿意用爱心、细心、耐心、责任心承担起对学生的管理、组织和教育的重任。而如果能在繁琐细致的工作中,忘却烦恼、疲惫,善于发现并寻找到快乐,那就达到了最高境界“乐之”。承担班主任工作,意味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、精力,但也能因此更多的看到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喜乐,更能体会到教书育人的苦与乐,较一般任课教师收获更多,感悟更多。当辛勤的工作换来学生的健康成长;付出、陪伴中得到学生的尊敬和信任;在朝气蓬勃的群体中重新体味到青春的美好;体会这份工作带来的满足与快乐,这何不是自己人生的一种升华。


参考文献

唐品.论语全集[M].成都.天地出版社,2017.4

于丹.论语心得[M].北京.生活.读书.新知三联书店,2017.4

裴林.浅谈《论语》中的班主任艺术[J]. 科学咨询, 2012(33)

赵蕾.从《论语》浅谈当代学生的自省意识培养[J].成才之路. 200923

王雪艳.从《论语》中学习做班主任的智慧[OL].https://www.xzbu.com/9/view-7329331.htm


上一篇: 没有了!
下一篇: 没有了!